• 首页
  • 迅达代理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迅达代理 > 新闻动态 > 太强了!研发十六年的攻击11,是为歼36、歼20S和076准备的?

    太强了!研发十六年的攻击11,是为歼36、歼20S和076准备的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    在歼36频繁亮相的当下,一度沉寂的攻击11隐身无人机再度浮出水面,引人瞩目。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,不禁让人感慨,六年前我们对攻击11的潜力显然低估了许多。这款历经十多年精心研发,汇聚多家航空单位智慧结晶的隐身无人机,其在未来的应用范畴与战略价值,短期内恐怕难以有第二款国产无人机能够比肩。

    “攻击11”这一军方正式编号背后,承载着其前身——“利剑”无人机的辉煌历程。2013年11月,“利剑”在西南某地成功首飞,尽管设计出自沈飞之手,制造任务却交由洪都承担,这一跨地域合作的壮举,不仅彰显了“利剑”项目的非凡意义,更体现了中航工业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也要力保项目成功的坚定决心。然而,“利剑”首飞之初,更多被视为一个带有验证性质的科幻测试平台,并未引起外界过多重视。直到六年前的一次阅兵中,攻击11以全场唯一单独亮相且尚未定型的装备身份登场,其受到的重视程度才逐渐为人所知。

    随着攻击11由“利剑”发展而来的身份被外界识破,人们对其应用场景的好奇也随之升温。起初,“微缩无人版B2A”的说法颇为流行,但随着载弹量与航程限制逐渐显现,这一“无人隐身轰炸机”的设想难以立足。2022年珠海航展上,攻击11与运20、歼20、直20并肩展示,再度成为焦点,但讨论依旧未能跳出“无人版B2A”的框架。直至076型四川舰下水,歼20S伴随歼36正式亮相,攻击11的真正用途才浮出水面。

   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实战经验证明,两栖登陆时,唯有掌握在手的支援火力才值得信赖。为此,他们不惜重金装备AV8B和F35B两代垂直起降战机。我国同样面临此类需求,但短期内无法发展类似F35B的装备,最终选择了攻击11作为解决方案。相较于F-35B,攻击11在灵活性、航程及滞空时间方面更具优势,隐身与非隐身载重能力也相当,唯一的不足在于缺乏对空作战能力。然而,在两栖作战环境中,这一缺陷影响有限,因为航母编队的掩护已足够,而直属登陆编队掌控的重型舰载支援火力才是关键。当然,攻击11与F35B的技术难度不可同日而语。

    歼20S作为中航工业在歼20A基础上发展的双座改型,明确提出了指挥无人机群作战的设计理念。作为隐身战斗机,歼20S对无人机僚机的隐身性能要求极高,以避免暴露位置,同时双方需形成互补——攻击11恰好满足这一条件。在歼36亮相之前,攻击11堪称国产大型航空装备中隐身性能最卓越的型号,其隐身弹舱与态势感知能力能够大幅提升歼20S的载弹量与信息感知水平,两者联手的潜力巨大。歼36的设计过于超前,目前难以明确其与攻击11的关系,但六代机对无人机的要求无疑更高,未来必然需要与攻击11或其后续型号协同作战。

    因此,攻击11并非孤立作战的单位,只有当它与076、歼20S乃至歼36紧密结合时,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潜在优势,不负国内自2009年以来对其发展的持续投入。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款兼顾陆基与舰载的隐身无人机,攻击11已经走在了同类装备的前列,未来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,似乎只是时间问题。#深度好文计划#



    Powered by 迅达代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